榮民不只有「北北」 榮民榮眷基金會拍動畫影片 看見新時代榮民
【本刊訊】一講到榮民,大家想到的多數是外省籍、年紀大、操著鄉音的老伯伯(音北北)。隨著時代前進,榮民族群的組成有很大的變化,如今不只有「北北」,還有更多服役至少十年退伍的壯年世代,榮民榮眷基金會特別拍攝榮民形象影片,以活潑幽默的動畫,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新時代榮民對國家的貢獻。
榮民榮眷基金會與左腦創意、臺灣吧、VERSE攜手,於十月三十一日榮民節當天,在前空軍總部文化實驗場,舉辦首映會暨交流座談。輔導會副主任委員兼榮民榮眷基金會董事長李文忠致詞表示,為帶動社會與年輕世代對榮民的進一步認識,基金會委託專業團隊拍攝影片,介紹「甚麼是榮民」。他強調,以前常講的「榮民北北」是當年從大陸來臺的榮民,現已逐漸凋零,只占全部榮民的一成五,其餘八成五都是在臺灣出生成長,服役十年以上的退伍軍人,希望透過動畫,讓社會從多面向更了解榮民。
VERSE社長張鐵志和作家兼資深媒體人蔡詩萍,於形象影片播放後,一起對談記憶裡的榮民生活。張鐵志笑談,他從事雜誌工作的啟蒙,或許就是因為從小收到《榮光雙周刊》。蔡詩萍也談到在他書寫《我父親》一書時,記錄了他父親為軍中同袍照應後事的故事,他也是從小就對榮民的處境有很多想法。兩位資深媒體人期許新的時代可以用更多元、新穎的媒介形式,述說榮民的各種面向,讓社會重新對這個身分擁有不同的認識。
另一場次的對談中,臺灣吧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蕭宇辰,以及共同創辦人也是「榮二代」的林辰,一同分享對榮民處境的觀察,以及這次合作的心得。蕭宇辰說,和基金會夥伴溝通的過程中,得到很多有關榮民的歷史和知識,透過這些真實的人生,可以更好的傳遞多元面向,慢慢消除社會對榮民的刻板印象。林辰則表示,透過拍攝過程,他更深刻了解父親的榮民故事,也真正體認到自己的「榮二代」身分。
(點閱次數:705)